亳州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距省城合肥330千米,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区域面积8522.58平方千米。
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亳州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
亳州市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除蒙城和涡阳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以外总体为典型的黄淮堆积型地貌,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区域,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平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亳州市有什么地方文化?
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晰扬掌、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均产生于亳州。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
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大班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大班会中的主要人物是通过典型的、性格化的舞蹈动作,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也称"大五音"。国家非物质文化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亳州二夹弦特色鲜明,清音唱腔优美、婉转悦耳。曲牌除正牌《满江红》等外,还有杂曲10多个。曲目有《西厢记》、《白蛇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亳州梆剧:又称“淮北梆子戏”、“安徽梆子”、“土梆子”,是流行于淮北地区的艺术个性化比较强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戏剧剧种。